在线免费毛片_亚州精品成人_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蜜臀_天天爱爱网_91视频国产一区_亚洲成人精品

登錄 QQ 注冊 我的訂單 投訴建議 幫助中心 手機版
收藏本站

您好,歡迎光臨國內領先的12306網上訂火車票官網--114票務網!

火車票預訂手機版
政府網站查詢
云搶票客戶端
當前位置:114票務網 > 政府網 > 西藏政府網 > 山南政府網 > 浪卡子政府網
中文名:

浪卡子縣政府網

官網:
www.xzlkz.gov.cn
地址:
浪卡子鎮(zhèn)
車牌:
藏C
區(qū)號
0893-7382400
百度分享
分享到:

浪卡子縣政府介紹

浪卡子縣隸屬于西藏山南地區(qū),地處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,與不丹王國接壤,位于山南地區(qū)西南部,距山南地區(qū)行署所在地澤當鎮(zhèn)227千米。東與措美、扎囊縣交界,西與日喀則地區(qū)江孜、康馬、仁布縣為鄰,南與洛扎縣和不丹王國接壤,北與日喀則尼木縣和拉薩市曲水縣隔江相望。全縣國土總面積8109.23平方千米,水域面積1054平方千米,耕地面積3.6萬畝,草場面積680萬畝。邊防線長25千米,平均海拔4500米。總人口34767人(2010年)。轄16個鄉(xiāng),113個村。是山南地區(qū)海拔最高的縣,也是西藏自治區(qū)的邊境縣之一。

2014年浪卡子縣財政收入計劃完成2148萬元,1至8月份財政收入完成1509.85萬元,完成年度計劃的70.3%。比2013年同期增收581.12萬元,同比2013年增長62.26%。其中,非稅收收入完成659.47萬元,比2013年同期增收160.1萬元,同比2013年增長32%。

浪卡子縣在唐朝時,吐蕃王松贊干布歸屬于“約茹”管轄并藏文命名為“羊卓康晴布仁底阿玉”的稱號,“羊卓”為“上方的牧場”;“康晴”指“雪域”;“布仁”為古藏文中指“長毛牲畜”,也就是牦牛的異名;“底阿”為“五部”;“玉”為“之鄉(xiāng)”。其以上的藏文之意連起來則是:“雪域上方的牧場是易養(yǎng)牦牛的五部之鄉(xiāng)”。

元朝時,統(tǒng)治西藏的薩迦法王在西藏建立十三個萬戶府行政體制時,在古鎮(zhèn)打隆設立羊卓萬戶府的同時在葉色村設立了小驛站。第一任萬戶長叫阿倫,他得到了忽必烈詔書,可以出任羊卓萬戶長,而且從羊卓到洛扎一帶都歸屬羊卓萬戶長。阿倫在擔任本欽期間曾前往內地,拜見皇帝,得到世代擔任羊卓萬戶長的詔書,浪卡子也得到了出任羊卓萬戶長的詔書。根據史料記載,當時的羊卓萬戶府管轄有750戶人家。

明朝時,帕竹地方政權在浪卡子設為可統(tǒng)治整個羊卓地區(qū)的浪卡子宗,是屬新建的西藏十三大宗之一。

民國三十七年(1948年),浪卡子宗管轄范圍為東至位于羊卓雍錯湖中央的阿扎等妥朗(湖中央)各村,西至浪卡子與江孜分界線喀若拉山頂,南至洛扎扎界果(巖石大門)和北至亞色村。該宗管轄的還有屬私有莊園謝噶林巴,屬寺廟莊園的有桑頂寺、打隆上下寺和溫噶曲德寺。

1954年西藏噶廈政府分設浪卡子、白地兩宗,仍歸洛喀基巧管轄。

1960年,浪卡子宗和白地宗合并設浪卡子縣,打隆與嶺谷并設打隆縣,劃歸江孜專區(qū)管轄。

1964年打隆縣并入浪卡子縣,劃歸山南專區(qū)管轄至今。縣府駐浪卡子鎮(zhèn)。

1997年,面積8022平方千米,人口3.06萬,多為藏族。

行政區(qū)劃編輯

區(qū)劃沿革

浪卡子縣

1997年,面積8022平方千米,人口3.06萬,多為藏族。轄16個鄉(xiāng)(浪卡子鄉(xiāng)、章達鄉(xiāng)、甘扎鄉(xiāng)、工布學鄉(xiāng)、特布拉鄉(xiāng)、多卻鄉(xiāng)、絨布鄉(xiāng)、推鄉(xiāng)、普瑪江塘鄉(xiāng)、卡熱鄉(xiāng)、白地鄉(xiāng)、道布龍鄉(xiāng)、卡龍鄉(xiāng)、東巴鄉(xiāng)、阿扎鄉(xiāng)、打隆鄉(xiāng)),113個村。縣政府駐浪卡子鄉(xiāng)。

區(qū)劃詳情

截至2014年,全縣轄2個鎮(zhèn)、8個鄉(xiāng):浪卡子鎮(zhèn)、打隆鎮(zhèn)、普馬江塘鄉(xiāng)、多卻鄉(xiāng)、阿扎鄉(xiāng)、卡龍鄉(xiāng)、工布學鄉(xiāng)、卡熱鄉(xiāng)、白地鄉(xiāng)、張達鄉(xiāng)。共有110個行政村(居委會),縣人民政府駐浪卡子鎮(zhèn)。

浪卡子縣區(qū)劃詳情

區(qū)劃名稱

位置 面積 沿革 轄區(qū)

浪卡子鄉(xiāng) 位于縣境西部 500平方千米 1959年設浪卡子區(qū),1968年改公社,1988年改鄉(xiāng)。 轄9個社區(qū):道布龍、哈西、浪卡子、曲度、翁果、城真、柯來、古林、藏曲

章達鄉(xiāng) 位于縣境西部 500平方千米 1959年設章達區(qū),1968年改公社,1987年改鄉(xiāng)。 轄7個村:張達村、康瑪村、扎玉村、巴多村、康如村、幫龍村、下西村

甘扎鄉(xiāng) 位于縣境南部邊緣,距縣城158千米 800平方千米 1959年設甘扎鄉(xiāng),1968年改公社,1988年復改鄉(xiāng)。 轄卓熱、麥容、甘扎、松拉、曲增、斯崗、幫來、拉崗休、堆日、支達卡、邊嘎、察如那、門嘎13個村。

工布學鄉(xiāng) 位于縣境西南部,距縣城140千米 600平方千米 1959年設工布學區(qū),1968年改公社,1988年復改鄉(xiāng)。 轄20個村:麥榮村、幫來村、拉崗秀村、堆日村、邊嘎村、知達卡村、策如朗村、松嘎村、曲增村、甘扎村、色康村、卓熱村、曲古仲村、蘇格村、次務龍村、倫布雪村、美奪村、卡巴村、色多村、松拉村

特布拉鄉(xiāng) 位于縣境南部,距縣城90千米 300平方千米 1959年特布拉鄉(xiāng),1968改公社,1988年復改鄉(xiāng)。 轄特布拉、東熱、多熱、尼木龍4個村。

多卻鄉(xiāng) 位于縣境西南部,距縣城86千米。 900平方千米 1959年設多卻區(qū),1968年改公社,1988年復改鄉(xiāng)。 轄15個村:色瑪村、日吾扎村、吉古扎村、下日村、多卻村、下亞如村、上亞如村、特布拉村、堆日村、尼瑪龍村、洞熱村、絨布村、洞加村、熱瑪瓦村、卡東村

絨布鄉(xiāng) 位于縣境西南部,距縣城90千米 500平方千米 1959年設絨布區(qū),1968年改公社,1988年復改絨布鄉(xiāng)。 轄絨布、東加2個村。

推鄉(xiāng) 位于縣境西南部,距縣城45千米 550平方千米 1962年設推區(qū)所,1968年改公社,1988年改推鄉(xiāng)。 轄林西、響達、推村3個村。

普瑪江塘鄉(xiāng) 南與不丹接壤,距縣城70千米 500平方千米 1964年建普瑪江塘區(qū),1968年改公社,1988年改鄉(xiāng)。 轄6個村:那木其村、措果村、薩藏村、沙空村、查布村、下索村

卡熱鄉(xiāng) 位于縣境北部 550平方千米 1959年設卡熱區(qū),1968年改公社,1987年改鄉(xiāng)。 轄11個村:章麥村、學巴村、布旺村、嘎丹村、江熱村、邊據村、羅林江村、崗布村、江巴村、布珠村、最堆村

白地鄉(xiāng) 位于縣境北部,羊卓雍湖附近,距縣城30千米 569平方千米 1959年設白地區(qū),1968年改公社,1987年改鄉(xiāng)。 轄8個村:白地村、扎塘村、葉色村、扎瑪龍村、曲色村、格瓦村、龍桑村、多扎村

道布龍鄉(xiāng) 位于羊卓雍湖和空母錯中間,距縣城10千米 200平方千米 1959年至1988年屬浪卡子區(qū),1988年撤區(qū)并鄉(xiāng)設道布龍鄉(xiāng)。 轄道布龍、學慶2村。

卡龍鄉(xiāng) 位于縣境東北部,距縣城34千米 450平方千米 1959年設卡龍區(qū),1968年改公社,1988年改鄉(xiāng)。 轄10個村:卡龍村、果巴村、巴結村、東嘎村、共熱村、米巴村、學慶村、珠巴村、加瓦村、增巴村

東巴鄉(xiāng) 位于縣境東部,距縣城77千米 450平方千米 1959年至1988年屬阿扎區(qū),1988年撤區(qū)并鄉(xiāng)后設立東巴鄉(xiāng)。 轄乙浪堂、東巴、加讓臺、上梅、下梅、索爾加6個村(牧)委會。

阿扎鄉(xiāng) 位于縣境東部,距縣城42千米 450平方千米 1959年設阿扎區(qū),1968年改公社,1988年改鄉(xiāng)。 轄13個村:夏瓦村、康巴村、增巴村、阿扎村、玉龍村、頂巴村、亞龍村、念巴村、東巴村、知巴村、吾巴村、扎崗村、蘇角村

打隆鄉(xiāng) 位于縣境南部,距縣城25千米 550平方千米 1959年設打隆區(qū),1968年改公社,1988年改鄉(xiāng)。 轄11個村:林西、相達、念果、絨嘎、安色、康沙、德改、達加、曲隆、推瓦、曲宗

人口民族編輯

2010年,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(shù)據,全縣總人口34767人,其中藏族人口占99.86%,漢族人口占0.14%,無其他少數(shù)民族。

浪卡子縣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

浪卡子,藏語意為“白鼻尖”。浪卡子縣位于山南地區(qū)南部,位于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,鎮(zhèn)政府駐地坐標為東經90°40‘77.58“和北緯28°97’56.13”,是山南地區(qū)的12個縣中海拔最高的縣,也是西藏自治區(qū)首府拉薩最近的邊境縣。浪卡子縣東連措美縣,南接不丹王國,西與日喀則地區(qū)江孜、康瑪縣接壤,北與拉薩市曲水縣相鄰。邊防線長25千米,距山南地區(qū)行署所在地澤當鎮(zhèn)227千米。

地形地貌

該縣屬藏南山原湖盆寬谷區(qū)。四周邊緣高突,中間呈低洼湖泊。境內山峰眾多,海拔6000米以上的就有6座。最高海拔為7206米。海拔6000米以上的就有6座,最高海拔為7206米,境內的寧金康沙雪山、曲布曲姆雪山、蒙達崗日雪山和解同速松雪山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。

氣候

浪卡子縣屬亞寒帶高原氣候,平均氣溫2.2~5.4℃。羊卓雍錯鑲嵌于縣境中央,自然資源豐富,氣候高寒。日照時間長,風、熱、光資源比較豐富。縣境內大風持續(xù)時間長,年平均大風日數(shù)多達100~150天,風速達3米/秒,風力強。年日照時數(shù)2933.8小時,年平均降水量252.2毫米,年無霜期28天。自然災害主要有風沙、雪、冰雹、霜凍、干旱、洪水等。

水文

浪卡子縣內有羊卓雍錯湖,湖水深約20-40米,最深處近60米。湖面海拔約4441米,面積648平方千米。曼曲河發(fā)源于浪卡子縣白地鄉(xiāng)多扎村的布隆列附近。流域面積1377平方千米,河長77千米,坡降9.3‰,主河道海拔在3780~4335米之間,屬高原山區(qū)性河流。

自然資源編輯

生物資源

動物

浪卡子縣境內國家保護動物有羊湖裸鯉,更有黑頸鶴、野驢、雪豹、盤羊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斑頭雁、赤麻鴨、白額雁、水獺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。野生動物資源主要有黑頸鶴、水獺、猞猁、灰鶴、狼、狐貍、獐、黃羊、青羊、灰鴨、麻鴨、麝、巖羊、鷺、鷗、高原裸魚等。羊卓雍錯還有蘊藏量高達2至3億公斤的高原特有無鱗魚和裂腹魚,素有"西藏魚庫"之稱。

植物

高原植物主要有蟲草、貝母、雪蓮花、爬地柏和大黃、龍膽、三棵針、麻黃、報春花、紫云英、草木犀等。

礦產資源

浪卡子縣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沙金、巖金、銅、硼、鐵、水晶和泥炭等;礦產開發(fā)僅限于對沙金的開發(fā)利用,屬手工淘金的原始作業(yè)。

水資源

羊卓雍錯位于雅魯藏布江南岸浪卡子縣境內,湖內分布著十余個小島,大的可容五、六戶人家,小的只有百米方圓。羊卓雍錯蓄水量150多億立方米,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。羊卓雍錯與雅魯藏布江只有一山之隔,最近距離僅6千米,山南邊湖面海拔4441米,山北邊江面海拔只有3570米,兩者水面高差達800多米,具有發(fā)展水電的有利條件。

地熱資源

浪卡子縣地熱資源較豐富,其中以阿扎桑汪泉最出名,水溫高達60℃左右。

經濟編輯

綜述

浪卡子縣產業(yè)結構以畜牧業(yè)為主,兼有農業(yè)和以畜產品加工業(yè)為主的民族手工業(yè),為山南地區(qū)的重點畜牧業(yè)生產縣之一,“九五”期間,全縣國民生產總值達6980萬元,平均每年增長11%左右,農牧業(yè)人均收入達1200元以上,其中第一、二、三產業(yè)比例為6:1:3。重視農業(yè)基礎地位,糧食產量達1740萬斤,第二產業(yè)收入達641萬元,第三產業(yè)收入達1947萬元。

2014年浪卡子縣生產總值達45663萬元,同比2013年增長23.98%。完成年度計劃的100.54%;固定資產投資66407萬元,同比2013年增長36.66%,完成年度計劃的100.24%;財政收入2167萬元,同比2013年增長17.01%。完成年度計劃的100.88%;社會消費零售總額7773萬元,同比2013年增長18.13%,完成年度計劃的100.17%;農牧民純收入7749元,同比2013年增長22.88%,完成年度計劃的103.46%。

第一產業(yè)

截至2014年,浪卡子縣耕地面積3.76萬畝,草場面積680萬畝。牲畜主要有牦牛、黃牛、山羊、綿羊、馬、驢、雞、豬等。種植業(yè)以青稞、油菜、元根、馬鈴薯為主。2015年1至7月份,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完成2800元,同比2013年增長14%。存蓄成活率93.94%,成畜死亡控制在1.06%以內,牲畜出欄102454頭(只、匹),出欄率30.7%,肉類產量2920.9噸,奶類產量8270.5噸。完成減畜折合羊單位15萬只。兌現(xiàn)草場補助獎勵資金2532.75萬元。糧經飼比例控制在71:13:16以內,調運化肥279.32噸,藥劑拌種85.09萬斤,完成各種農作物播種面積3.87萬畝,糧食產量7939.9噸,油菜籽819.9噸。

第二產業(yè)

浪卡子縣工業(yè)主要是以毛紡和皮毛加工為主的畜產品加工業(yè)。主要產品有地毯、卡墊、藏被、藏靴等。全縣有大小水電站10余座,總裝機容量1000千瓦。2014年,浪卡子縣完成工業(yè)產值20950萬元,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407萬元,同比2013年增長36.66%,完成年度計劃的100.24%,其中國家投資47676萬元、援藏投資5535萬元、民間投資13196萬元;完成工業(yè)增加值583萬元,同比2013年增長21.71%。

第三產業(yè)

2015年7月,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.65萬人次,實現(xiàn)旅游創(chuàng)收187.6萬元。浪卡子縣旅游的團隊游客2.42萬人次、自駕游及區(qū)內游客1.23萬人次,其中景區(qū)門票收入96.8萬元;賓館、餐飲接待及其他收入68.5萬元;農牧民參與旅游服務直接收入22.3萬元。浪卡子縣總共注冊市場主體969戶,注冊資本16382.5萬元,分別同比2014年增長14.4%、85%。其中,個體工商戶836戶,注冊資本3776.18萬元,分別同比2014年增長16.3%、56%;私營企業(yè)54戶,注冊資本7574.36萬元,分別同比2014年增長17.4%,201%;專業(yè)合作社49戶,注冊資1746.50萬元,與2014年持平。2014年,實現(xiàn)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73萬元,同比2014年

增長18.13%,完成年度計劃的100.17%;

社會事業(yè)編輯

教育事業(yè)

2013至2014年浪卡子縣共兌現(xiàn)“三包”政策和學生營養(yǎng)改善計劃經費1561萬元;兌現(xiàn)農牧區(qū)醫(yī)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(yǎng)改善計劃經費183.33萬元。二是認真貫徹落實《山南地區(qū)關于山南籍資助農牧民子女上大學的自助管理辦法》要求,2012至2014年浪卡子縣共兌現(xiàn)農牧民子女上大學資助資金108.38萬元,資助率達100%,并把2014年農牧民子女上大學資助資金納入財政預算。

截至2014年,浪卡子縣共設各級各類學校23所,全縣初中教師共139名,小學、幼兒園教師共277名;城鎮(zhèn)學前三年、農牧區(qū)學前2年兒童受教育率分別為100%和46.7%;小學適齡兒童和初中階段入學率達到100%;2013至2014年浪卡子縣中學實現(xiàn)連續(xù)三年全區(qū)600以上考生最多學校佳績。

醫(yī)療衛(wèi)生

截至2014年,浪卡子縣參加醫(yī)療合作人數(shù)34577人,參合率達99.9%。農牧區(qū)醫(yī)療制度基金到位1506.71萬元,其中,農牧民個人集資69.15萬元,中央級自治區(qū)配套資金1261.78萬元,地區(qū)配套資金11.3萬元,本級財政配套資金8.8萬元,利息收入5.02萬元。全縣報銷醫(yī)療費用共1431人,報銷醫(yī)療費用達1450.57萬元。

民生

浪卡子縣利用縣財政安排1000萬元民生資金帶動作用,年內爭取19036.235萬元,建設完成69個民生項目,下?lián)芫葹木戎镔Y資金109.39萬元。實現(xiàn)勞務輸出3714人次,創(chuàng)收1299.93萬元。2014年浪卡子縣開展了扶貧建檔立卡工作,統(tǒng)計出年收入2700元以下扶貧對象3164戶、11212人,實現(xiàn)貧困戶751戶、3144人脫貧。2015年,計劃完成413戶、971人脫貧。

基礎設施

截至2014年,浪卡子縣有銀行、商店、郵電、電視、影劇院、學校、飯店等基礎設施。

文化產業(yè)

2014年,縣政府安排55.6萬元,重點用于文化下鄉(xiāng)、文藝創(chuàng)作、非遺保護、文物保護、可移動文物普查、廣播影視事業(yè)發(fā)展、文化產業(yè)等方面工作,推進文化產業(yè)大發(fā)展、大繁榮。

交通編輯

浪卡子縣城距拉薩164千米,距澤當鎮(zhèn)217千米。交通運輸實現(xiàn)了鄉(xiāng)鄉(xiāng)有公路,村村通汽車,并開展了縣城至拉薩、山南、日喀則等地的客運路線。境內實現(xiàn)了鄉(xiāng)鄉(xiāng)有公路,村村通汽車。拉薩至亞東的公路從縣境內通過。

歷史文化編輯

歌舞

“諧旺”歌舞發(fā)祥于浪卡子縣打隆鎮(zhèn)曲宗村,始創(chuàng)于德瑟桑杰嘉措時期,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,是一項歷史悠久、特色濃郁的民間傳統(tǒng)歌舞,過去在盛大慶典活動上,“諧旺”歌舞是開場或壓軸的固定節(jié)目。

節(jié)日

“吉仁節(jié)”的藏語意思就是舊社會各部落共同拜佛求神,祈福消災的宗教法事,主要在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(xiāng)一帶開展,全稱“吉仁勤毋”。在文化大革命期間,“仁”思潮的沖擊,“吉仁勤毋”節(jié)被人為地取消,1985年“吉仁勤毋”節(jié)得以恢復,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貫徹執(zhí)行。恢復了的“吉仁勤毋”節(jié)里多了扔石頭、賽耗牛、男子長跑、男子跳遠四項體育活動。

旅游資源編輯

浪卡子縣境內人文景觀主要有桑頂寺、雍布多寺、崗普寺、羊卓新扎寺、扎熱桑丹曲林寺、塔林曲德寺、門嘎曲德寺、白地扎西貢桑曲林寺、絨布拉康等;自然景觀主要有勒金康桑雪峰、鳥島、普姆雍錯、羊卓雍錯、藏木覺千年古柏、草原、甘扎溫泉等。

羊卓雍措

浪卡子縣

按藏文意譯,“羊”指“上面”;“卓”指“牧區(qū)”;“雍”指“碧玉”;“措”指“湖”。連起來便是“上面牧區(qū)的碧玉湖”位于雅魯藏布江南面的山南浪卡子縣境內,周圍四面群山環(huán)繞。

湖面海拔4442米,東西長130千米,南北寬70千米,湖水面積638平方千米,湖岸線長250多千米,湖水深度30—40米,最深處在湖的東部及湖中帕多島的南部一帶,近60米,它與藏北的納姆措和阿里的瑪旁雍措齊名,被尊稱為西藏高原上的“三大圣湖”。是個雨水、雪水、冰川混合補給類型的內流湖泊。狀若紙扇,大致呈北西—南東方向延伸。南寬北窄,湖沿有許多湖汊,蜿蜒伸進群山之中。湖中有余個小島,各自獨立水面,最大的湖島面積達8平方千米,最小的也有三千平方米。

浪卡子縣

羊卓雍措還蘊藏著豐富的水離資源。它與雅魯藏布江只一山之隔,距離僅6千米,山南邊湖面海拔大4441米,山北面江面海拔只有3570米,它們之間的水面高差達800多米,人們正在壁面山上利用這天然的高峰,修建世界屋脊上的水力發(fā)電站。

四山四湖

最為突出的當屬一寺二草原和四山四湖。桑頂寺歷

浪卡子縣民俗

史300多年,共有15座殿堂,在全區(qū)是唯一由女活佛主持的寺廟,在藏傳佛教中獨一無二;嘎瑪嶺草原和巴居草原一望無際,草肥水豐,是極具代表性的高原牧場。縣境內的寧金康沙雪山、曲布曲姆雪山、蒙達崗日雪山和解同速松雪山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,一年四季雪不化,是廣大游客登山探險的絕好去處。羊卓雍措、空姆措、沉措和普莫雍措是浪卡子四大湖泊,其中以羊卓雍措最負盛名,面積達638平方千米,眾多島嶼星羅其間,野鳥成群,此外,浪卡子縣的搶勇冰川和水溫60度左右的甘扎溫泉也是旅游資源中的兩個特色。

羊卓雍錯湖為山南地區(qū)第一大湖,被藏族群眾稱之為"圣湖"。湖內分布著10余個小島。島上有紅教寺廟"擁不多寺",常年香煙繚繞,暮鼓晨鐘,加上遠處雪峰映襯,更顯"圣湖"之際神秘和美麗。已向國內外旅游者開放。

桑丁寺,始建于公元14世紀中葉。創(chuàng)建人是香巴噶舉派傳人薰奴珠。全寺僧人中,唯主持人是女活佛,這在西藏各教派絕無僅有的。

另外還有寧金崗桑峰,姜桑拉姆峰和解崗速松峰3座峰向國內外開放。它們都是旅游、攀登、探險的好去處。

打隆古鎮(zhèn)

打隆鎮(zhèn)位于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,西藏“三大圣湖”之一羊卓雍錯湖西南岸,東經90°26′26″,北緯28°48′22″,中、東部為山間谷地,地勢西高東低,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。地處浪卡子縣西南部,東與多卻鄉(xiāng)相連,南與洛扎相鄰,西與不丹接壤,北與浪卡子鎮(zhèn)相鄰,距離縣城25千米,距離拉薩180千米,是距離西藏自治區(qū)首府拉薩最近的邊境鄉(xiāng)鎮(zhèn),是歷史聞名且悠久的打隆邊貿物資文化交流會的舉辦地,也是全縣農畜產品的重要集散地。

名優(yōu)特產編輯

浪卡子縣地區(qū)名特產品有“羊卓干酥”風干肉、羊卓藏被、銀質茶碗蓋、卡墊、佛龕等。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| 欧美成年网站 |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|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| 中国女人真人一级毛片 | |级毛片|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| 亚洲 激情 在线 |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| h成人在线 |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最新版 | 黄色免费网 | 黄色片在线观看视频 |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 | 久久久精品日本 | 日韩片一区 | 黄色美女网站免费 | 亚洲视频成人 |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| 日韩综合区 |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| 成人羞羞视频在线看网址 | 999在线观看精品免费不卡网站 |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| 艹逼逼视频 |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| 国产精品一区一区三区 | 视频国产一区 |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| 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| 精品成人佐山爱一区二区 | 国产成人福利 | 在线日韩成人 | 中文字幕观看 | 黄色小网站免费观看 |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|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 | 欧美 日韩 中文 |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不卡 |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精品视频 | jyzz中国jizz十八岁免费 |